close

 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香港《文彙報》報道,探索浩瀚星空,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心愿。美國新型宇宙飛船“獵戶座”上月成功試飛、歐洲“羅塞塔”探測器登陸彗星,都是令人振奮的消息。但由此也加劇了科學界對今後太空探索發展方向的爭論,有意見堅持人類應登陸外星,也有人認為載人上太空既欠效率且成本昂貴,用機械才是主流趨勢。
  報道稱,太空探索進程最近經歷悲喜兩重天,兩個月前,太空旅游企業“維珍銀河”載客宇宙飛船試飛發生故障,在高空爆炸解體,正副機師1死1重傷。到了上月,才傳來“獵戶座”和“羅塞塔”任務成功的佳音。專家指出,雖然外界質疑商業太空旅游是否可行,但總會有人希望親身體驗,正如攀山者希望有嚮導帶他們征服珠穆朗瑪峰,又如有旅客想乘坐郵輪飽覽南極風光。專家認為,在不久將來,商業遨游太空的服務可成真。
  載人探索成本高 干擾儀器運作
  據悉,與人類闖進太空的危險相比,用機械探索太空顯得穩妥。專家稱,科學界一直傾向使用無人宇宙飛船,因為大部分航天員所做的事情,機械也能勝任,何況若有人在場,反而會幹擾了太空儀器的正常運作。從經費方面而言,載人上太空牽涉安全和補給因素,成本高昂得多,倒不如把資金投入不載人的太空任務,可更有效率和成果。
  那人類是否應重返月球、再進一步登陸火星呢?專家認為,在月球建立太空人據點並非不可能,但問題是為何要這樣做、為了達到什麼目的,而這些目標是否機械無法代替人類完成。他又指,現在探測器已登陸火星、土星的衛星“泰坦”、隕石及彗星,甚至衝出太陽系,反觀人類想登陸這些星體,仍有漫漫長路。
  跨國合作成主調:互助非競爭
  報道稱,美國、歐洲、中國、日本和印度等國家近年加緊發射太空探測器、建造宇宙飛船或太空站,輿論掀起“太空競賽”的話題。然而在過去30年間,國際合作始終是太空活動的主調,美歐日有很多太空計劃合作的案例。
  報道指出,在航天界工作的一大樂趣,就是大家都有一種為全人類工作的意識,而非僅為了個別國家的利益。
  歸根結底,探索太空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。目前太空任務可分為“探索”和“實用”兩大類,前者是認識人類未知的新事物,後者包括通訊、遙測(人造衛星對地面觀測)和導航等等。至於發掘太空資源和人類移民外星,則不太可行。  (原標題:專家:各國在探索太空進程中應保持相互合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87wshml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